党史党建

THIS NAME

党史党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党建 >> 正文

用生命向党组织发出警报

发布日期:2024-01-02    作者:     来源:美高梅79906am     点击:

——苏蔓罗文坤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来源:美高梅79906am学习时报    

  苏蔓、罗文坤、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尧山西麓,修建于1989年,碑顶、碑身、碑座通高24米,四周有高低两层勾栏,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纪念碑碑顶冠碧色琉璃瓦三重檐,设红星照耀,碑身呈四方柱形,正面嵌白色大理石,镌刻黄云书题“苏蔓罗文坤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碑座由黑体瓷砖铭刻《苏蔓罗文坤张海萍烈士碑志》,全文如下:

  苏蔓原名苏裕源,广西苍梧县人,一九一四年生。广东勷勤大学肄业,一九三五年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次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京支部学生党团负责人。一九三七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学生运动。后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被派往广东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干事。一九四〇年任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罗文坤,原名罗娴,女,苍梧县人,一九一六年生。广州洁芳中学毕业后与苏蔓结婚,亦往日本求学。一九三七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后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苏蔓南下任中共广东省委妇女部干事。中共桂林市委书记。中共广西省工委妇女部长。张海萍,原名张妙灵,女,广东东莞县人。一九一七年生,广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委员,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驻桂政治交通员。苏、罗、张三烈士在青年时代矢志革命,投身于中华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成绩卓著,是我党的忠诚党员,优秀战士。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国民党顽固派在桂林发动反共突然事变,逮捕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苏、罗、张三烈士被捕后,不畏敌特的刑讯逼供,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敌特为诱捕中共党员将他们放回学校监视,并限期自首。为保卫党组织的安全,三烈士视死如归,毅然于同月十二日晚以身殉党,壮烈牺牲。苏蔓时年二十八岁,罗文坤二十六岁,张海萍二十五岁。三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和献身精神永昭后世,光照千秋。

中共桂林市委

桂林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七月

  碑文记录了苏蔓、罗文坤、张海萍的生平经历、革命生涯、英雄事迹和高尚品格,读后令人肃然起敬、备受鼓舞。

  (一)

  1935年,苏蔓和罗文坤在广州求学期间为寻求救国真理,组织“曙光社”读书会,阅读马克思主义进步书籍,秉共同革命志向结为革命伉俪,同往日本东京大学留学。1936年,苏蔓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东京支部学生党团负责人。罗文坤参加中共上海文委东京支部建立的“留东妇女会”“文化座谈会”“中华留日学生联合会”等组织。

  1937年苏蔓、罗文坤先后回国,苏蔓任职上海全国学联,负责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中法大学和青年救国服务团中共支部工作,罗文坤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联络工作。1938年,他们同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罗文坤任中共广东省委妇女部干事,协助苏蔓举办赣南党训班。1940年在赣南党员学习班结识张海萍。

  张海萍1936年在广州参加中国青年同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广东学生军军事训练总队中共女生支部委员、广东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中共女生支部书记。1939年受党组织调派到国民党广东省妇女会工作,任妇干班教务股长。

  1940年夏三人赴广西工作。苏蔓任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举办多期党员培训班,壮大广西地下党组织。罗文坤任中共桂林市委书记、中共广西省工委妇女部长,指导群众组织的抗日民主运动。张海萍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驻桂林政治交通员,建立党的特支、支部。

  其间苏蔓和罗文坤在途经苍梧看望亲人时,同苏父爆发激烈冲突。苏蔓的父亲曾任国民党县长,希望利用其是国民党广西省主席黄旭初老师的关系,为苏蔓谋取高官厚禄。苏蔓说道:“现在国难当头,我们每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都应以抗日救国为重,不敢有当官发国难财的念头,请爹爹恕儿不孝!”苏蔓时常对弟、妹进行革命教育,其二弟苏智源参加新四军,后壮烈牺牲于上饶集中营。

  皖南事变后,1941年秋苏蔓、罗文坤、张海萍以桂林逸仙中学支教教师的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活动。他们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守护内心崇高信仰,放弃优渥的生活,投身到无比艰难、充满荆棘的革命事业当中。

  (二)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苏蔓、罗文坤、张海萍等7人,史称“七九事件”。敌人软硬兼施,得到的回答始终是“共产党人是不会被赶尽杀绝的”,特务机关承认“通宵达旦,未尝休息,而犯人们仍颉颃不认,亦不悔悟”,于是将他们“假释”放回逸仙中学监视,以诱捕其他中共党员。为保存党的组织和机密,三人于12日晚批改试卷、收拾书籍、整理容装后,集体自缢,用生命向党组织发出“血之警报”,牺牲时均未年满30岁。苏蔓留下“不自由,毋宁死”字条在空白“自新悔过书”旁,张海萍写下“我希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能换来更多人的自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笔信。

  国民党为掩盖反共事实将3位烈士牺牲的事件报道为桃色纠纷,殊不知这正向我党传达了消息。广西省工委紧急安排党员转移撤退,使桂林市七成以上的党员力量得以保存,特别是与苏蔓、罗文坤、张海萍单线联系的党组织,一个也未遭到破坏。1943年2月7日,中共广西省工委发出《为反对顽固反共分子继续摧残告全体同志书》,号召全体党员学习苏、罗、张三同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来保存革命实力。


上一条:盐东战役:华中我军转入战略进攻首夺中心城市 下一条:陈嘉庚眼中的毛泽东 “一个有远大眼光的人”

关闭